1.事件回顧
2015年國慶長假期間(10月4日),有外來游客在青島市“善德活海鮮燒烤”吃飯,點菜時已向老板確認“海捕大蝦”是38元一份,結賬時卻變成是38元一只,而且告訴你一共吃了40只,結果那一盤冒充“海捕大蝦”的普通基圍蝦,要價1 520元。本來外出旅游是“步步開心”,結果卻弄成了“步步驚心”。
黃金周大家都在休假,而旅游市場卻是最火的時候,新聞必然圍繞旅游話題,旅游也正是大家關注的新聞焦點。而差不多每一個出游的人,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被宰過,對宰客深惡痛絕,“大家平常都忍了”,所累積的憤怒會通過這樣的個案集中釋放出來。因此,“38元大蝦”新聞曝光后,很快引起了爆炸性效應并導致“傳播失控”,讓青島的旅游形象受到災難性的打擊,甚至殃及山東旅游形象。一只大蝦讓“好客山東”變成“宰客山東”,甚至有網友稱要求摘去青島“全國旅游文明城市”的招牌。
2.事件分析
此次事件的輿情可分成不同的階段:微博化、熱點化、新聞化、集中化、段子化、典型化。如果應對能夠提前,可能就不會向后面的階段發酵。
(1)輿情醞釀階段:正視網友投訴的微博化
游客報案后,當地派出所沒有任何的輿情危機意識,對明顯的欺詐置之不理、一味推諉,稱這事情管不了,屬于價格糾紛,讓受害游客去找物價局。由于事情發生在夜間,物價局倒是很干脆,說他們已經下班了,讓游客報警找110解決,把皮球踢了回去;到了第二天,物價局仍然沒有一點輿情危機意識,說必須過完節才能解決……顧客的權益在走正常舉報投訴渠道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,往往會發微博吐槽和求助。“蝦按只算,而不是按盤算,38元一只,報警無人理,只能屈辱交錢”這樣的描述很有“爆點”,容易就把網絡情緒點燃。網友微博曝料或轉發時一般會@當地相關部門,這是監測輿情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,如果相關部門官微值班人員不把這種容易引爆輿情的曝光@當回事,缺乏輿情嗅覺和問題的敏感性,就會一步步走向被動。
官方政務微博,不只是發布信息,一個核心功能是第一時間監測到輿情,不能像過去那樣等傳統媒體報道了再介入,而是在被@之后第一時間介入,從而跑在網絡發酵之前進行干預和引導。10月4日,被宰的李先生在發微博時,同時@青島工商、青島發布和青島市旅游局官方微博,然而并沒有得到正式的回應。
(2)形成熱點階段:重視大V轉發形成的熱點化
在這種氛圍下,網友的轉發很容易引起網絡大V和媒體官微的關注,微博很快會設置成話題推到熱點首頁,輿論領袖的轉發評論會對事情進行“定性”。官方這時如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及時介入表態,還有挽救機會。網友的投訴微博被青島交通廣播897的官方微博所關注,@了當事人對事件曝光。隨后,擁有4 300多萬粉絲的新浪頭條新聞也轉發了由青島交通廣播897的微博,并明確指出新聞源來自青島交通廣播。從傳播上來看,確定了這個權威新聞源,其他媒體和官微就跟進轉發了。于是,10月5日,重慶時報、財經網、羊城晚報、沈陽晚報、華西都市報、新京報、揚子晚報、Vista看天下、中國新聞網、鳳凰網、頭條新聞、齊魯晚報和經濟之聲等幾十家官方微博都跟進發布了此事。這些媒體官微,平均粉絲數量都超過500萬,個別達到了2 000萬,這種傳播效應,使得該事件在5日下午覆蓋了使用微博的所有主流人群。
(3)集中報道階段:在媒體跟進中及時引導輿論
傳統媒體采訪當事人進行報道,經過網絡的瘋狂傳播,變成了全國性的新聞熱點。如果官方反應還滯后,第一波傳統媒體的報道中沒有官方的態度,那事情基本上已經無可挽回了。如果官方反應快,在報道中出現官方對這種宰客行為是絕不縱容的堅決態度,則可以形成平衡。可惜官方態度基本是缺席的,輿論沒有看到官方的重視和及時回應,甚至看到了相反的態度。正如后來主流媒體的分析稱,權力部門的推諉是事件發酵的關鍵因素,新聞中看到的有關部門態度竟然是這樣:管不了。
這對一個著名城市的殺傷力,無異于投了一顆無形的“原子彈”。媒體聚焦青島,使之成為眾矢之的,同時也激發了更多網友曝光在青島的挨宰經歷,新舊大小事件扎堆出現,形成一波“不只是個案,青島宰客很嚴重”的爆炸新聞。這時候官方才出來處理相關店商,遠遠落在公眾的情緒期待后面。危機處理,決不可拖延推諉,輿情危機處理如果錯過了“黃金一小時”,后面的處理都會極其被動。
(4)惡搞渲染放大:謹防輿情事件的二輪危機
在全民娛樂時代,人人都是段子手,通過娛樂化的方式,能讓新聞更廣泛地傳播。“38元大蝦”已經成為一個標簽貼在了青島身上,網友在第一輪的憤怒之后,進行新一輪的反諷和惡搞,用編段子的方式來進行事件消費,段子比新聞可怕多了,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著對青島的不滿。比如:“國慶期間,外地的王先生趕到青島想吃38元一只的海捕大蝦,因飯店爆滿,王先生就點了幾盤8元瓜子邊嗑邊等。輪到王先生就餐時,店員卻要他先交61萬,原來該店的瓜子不是8元一盤,而是8元一個!曾奪過全國嗑瓜子速度冠軍的王先生非常后悔。后面排隊買單的李先生當場休克,手里緊緊握著小票:米飯3元。”“青島人黃曉明結婚,卻在上海辦婚禮,難道昔日的楊大俠也害怕青島大蝦嗎?”當一個事件被段子化和漫畫化之后,城市形象的損失很難挽回。二輪危機中,相關部門由于應對遲緩和不當導致事件不斷發酵,使青島淪為媒體筆下黃金周宰客典型,成為舉國公眾對宰客不滿的發泄口。
(5)形象再逆轉:結合時宜抓核心
在傳播中成為宰客的典型后,城市會被打上宰客的標簽,提起宰客,就會想起這起典型事件,想起青島這個名字。為了改變形象,10月7日,一組以《至少,青島還有他們》為題的圖片,通過當地媒體官方微博在網絡廣為發布。所配文字直指報道“放大了事件對青島形象的影響”,所以,為了表現“山東人也會反抗,這是孔子之鄉,俺們都是實在人”,當地推出了這組“多數人在默默無聞地為這座城市付出”的工作鏡頭。這些鏡頭包括的“多數人”,有救生員、建筑工人,還有安檢員、環衛工人、公交車場充電工人等,屬于每座城市都四處可見、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。
在事件的后半進程中,當地政府的確為挽回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形象采取了相應的措施,但卻未能“對癥下藥”,將事件處理的全過程及整頓措施及時有效地向公眾說明,而是以《至少,青島還有他們》的圖片形式來側面反映。這樣的補救效果,還是留有些許遺憾。
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青島“38元大蝦”事件危機公關案例分析的全部內(nei)容,如果大家(jia)還對相關的內(nei)容感(gan)興趣(qu),請持(chi)續關注上海危機公(gong)關公(gong)司
本文標題:青島“38元大蝦”事件危機公關案例分析 地址(zhi):/news/5413.html